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

邊界

美勞課,讓孩子們看著小鏡子畫自己。

有個動作,一直讓身為老師的我疑惑著到底該不該說?

不妨回想我們小時候畫圖的經驗:
印象中,完成圖畫的最後一個動作是什麼呢?──描邊?把底色塗滿?

用黑色的筆,把圖像的邊界描繪下來之後,畫面主題被清楚的突顯了出來;
把底色塗滿,彷彿整張畫也顯得豐富了起來,當然,還可以顯示出作畫者的耐心認真。

然而我心裡隱約卻有著一點不安~
因此終究沒把這樣簡單的動作提點孩子們...
只告訴一些自認為已經畫完的孩子:「試著用一些比較『深』的顏色,讓邊邊跑出來...」

因為,在我的審美經驗裡,並沒有哪一幅畫是靠著描邊來突顯主題的。
但有些人或許會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告訴我:
描邊,可以讓訓練孩子的運筆能力;底色圖滿,可以讓孩子認識邊界的概念...

就這樣,在我下班回家的路上,這兩方的意念不斷在我腦袋裡相互辯駁著~

後來,我問了一位頗愛畫畫的朋友。
他的建議是,與其如此困擾,倒不如和孩子聊聊所謂對比色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──
因為通常只有顏色的差異不明顯的作品才需要描邊,
而顏色差異不明顯,表示孩子對顏色的感覺還不夠敏銳...

於是,我又多花了一節課,和孩子們一同討論他們的作品,
然後,再把他們原先的作品發回,讓孩子自己試著再把圖畫修飾一番...
由孩子們二次修飾後的作品看來,真正能體悟所謂顏色差異的孩子並不多,
但至少這樣的教法,令我覺得安心。

即便我受過的美術基礎訓練不多,
我還是期待我的美勞課會有所謂的美學思考存在,
而非將生活的倫常規範,內化在美術課程當中...

畢竟,生活裡的邊界,不是能夠輕易以一道黑線劃分而出的,不是嗎?
而「美」,有時不免也會與「真、善」有所牴觸...

也許,稚嫩的孩子們始終不會懂;但這是身為老師一點點維持理想性的堅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