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

105(1)社會領域教學計畫


本學期四年級社會領域具體教學目標:
一、能從家鄉的居住型態、重要建築及生產方式,認識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差異。
二、能從家鄉生活作息、節慶節日與產業的今昔變化,覺察幫助家鄉與時俱進且兼顧特色的發展方式。
三、學習閱讀地圖的方法及培養運用地圖的能力。

本學期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能力指標:
1-2-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。
1-2-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。
1-2-4測量距離、閱讀地圖、使用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。
1-2-6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合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。
1-2-8覺察生活空間的型態具有地區性差異。
2-2-1 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。
2-2-2 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古發掘,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。
3-2-1理解並關懷家庭內外環境的變化與調適。
4-2-2列舉自己對自然與超自然界中感興趣的現象。
5-2-2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,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。
6-2-1 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權力如何影響個體或群體的權益(如形成秩序、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)。
7-2-2 認識各種資源,並說明其受損、消失、再生或創造的情形,並能愛護資源。
8-2-1舉例說明為了生活需要和解決問題,人類才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。
8-2-2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,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。
9-2-1 舉例說明外來的文化、商品和資訊如何影響本地的文化和生活。

詳細教學計畫內容下載連結處

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

教育與環境


每種教育都是自我教育,
而老師和家長其實只是在實踐著自我教育的孩子身邊的環境。
我們必須扮演他們最適合的環境,好讓孩子在我們身邊自我教育,
以達到他透過自己內在命運必須完成的自我教育。
~ Rudolf  Steiner ~

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

104(2)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計劃


本學期四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能力指標:
1-2-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。
1-2-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。
1-2-5 調查居住地方人口的分布、組成和變遷狀況。
1-2-7 說出居住地方的交通狀況,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的關係。
1-2-8 覺察生活空間的型態具有地區性差異。
5-2-2 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,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。
8-2-1 舉例說明為了生活需要和解決問題,人類才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。
8-2-2 舉例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,改變了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。


本學期四年級社會領域具體教學目標:
第一單元:探討技術革新下家鄉居民與土地關係的變遷。
第二單元:了解家鄉人口的變化與組成。
第三單元:探討技術革新下家鄉產業的變遷。
第四單元:了解家鄉產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,並認識家鄉的新產業。
第五單元:探討技術革新下家鄉交通的變遷。
第六單元:認識技術革新與訊息交通的關係及對家鄉居民的影響。
詳細教學計畫內容下載處